专访 _ 2024青年电影周总顾问王红卫:立足浙江,助力青年导演和新电影的发展
据NBA记者SamAmick报道,金州勇士队对目前效力于热火队的吉米-巴特勒很感兴趣。巴特勒在2025-26赛季手持球员选项,届时他将可能成为完全自由球员。Amick表示:“吉米-巴特勒明年夏天将成为自由球员,目前他还没有完成续约,勇士对他很感兴趣,在今年夏天可能勇士队管理层已经给热火队管理层打过几个电话了。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陆芳/文 郑天一/摄
金秋十月,2024青年电影周(浙江)的光影盛宴即将开启。
10月18日,电影周将在杭州举行开幕式,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、著名电影人王红卫担任本届电影周的总顾问。
王红卫是国内著名电影监制、策划、编剧,他参与的电影作品众多,包括《疯狂的石头》《无人区》《心花路放》《流浪地球》《流浪地球2》,以及《刺杀小说家》《四个春天》《心迷宫》《温柔壳》《我经过风暴》《万里归途》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《从21世纪安全撤离》等各种类型影片,其中不乏票房和口碑双赢的作品。
王红卫曾担任国内众多电影节奖项的评审工作,是活跃于各种青年电影节展 的热心导师,在电影教育、电影创作和电影社会活动领域均有建树,也是中国本土类型电影创作的先行者之一。
近日,记者在宁波象山 专访了王红卫老师,聊了聊他对浙 年电影周和浙 年电影人的期待。
将浙江电影的优势,转化为真正的市场优势
2024青年电影周(浙江)即将开幕,王红卫表示,浙江拥有优秀的电影人才和良好的创作环境。浙 年电影人的电影观念比较新,选择的题材、视角也更有当下性和都市感。当下需要做的是,如何把浙 年电影周做大做好,让浙江的地域和政策优势,真正转化为市场的,对电影发展有利的优势。
潮新闻:您觉得国内那么多影展,浙江办青年电影周的优势在哪里?
王红卫:首先,浙江作为一个中国开放前沿的省域,能很快地和产业结合,大环境很好。
其次,这几年浙江对青年电影人的支持力度很大。很多新一代的青年导演,既是浙江人,拍摄电影的故事背景和拍摄的地域也都在浙江。当然这些电影中有很多是文艺片,也因为是文艺片,可能还没有那么大范围地被观众知道。
我觉得这次能够在浙江把青年电影周做大做好,在这些基础上,让浙江的青年电影人,也让浙江的地域和政策优势,真正转化为市场的,对电影发展有利的优势。让浙江出品的电影,浙籍的电影人才,浙江题材的电影,再往前走一步。同时也利用浙江的这些产业政策,包括扶植青年电影人的很实在的政策,帮助全国其他地方的青年导演,让其他电影题材也能得到提升。
我个人总结一句话就是:立足浙江,帮助全国的青年导演和电影的发展。
潮新闻:说到浙江的青年导演,您是仇晟导演作品的监制。另外陈小雨、张旭煜两位导演,也参加过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扶持青年导演的“青葱计划”。
王红卫:(陈)小雨是我们“青葱计划”的,祝新之前的一部短片也是我做的监制。(顾)晓刚的两部片子,我都看过,也熟悉。“杭州新浪潮”的这批孩子我都比较熟悉。我了解这批浙籍的,尤其是杭州籍的孩子的电影素质和对电影的热爱,这也是浙江(青年电影周)找我(做总顾问),我答应的原因之一。
潮新闻:您觉得浙 年电影人有哪些特点?
王红卫: ,由于浙江的地理关系,和世界和外界接触的关系,他们的电影观念比较新。第二,他们选择的题材、视角更有当下性和都市感。这和北方导演更多的底层叙事不太一样。而再往南,岭南的导演可能更关注在岭南文化大背景下发生的故事。
浙江的青年导演关注的领域,其实是和中国的城市发展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和中产阶层关心的题材有所关联,这也可能意味着某种未来性。
潮新闻:创投是电影周的重要版块,可否透露一下您和评审们选择项目的标准?
王红卫:前期我主要是组织工作。评审工作的初审、复审还是交给评审来做,不能越俎代庖。其实项目我都看了,现在三十强也已经公布了。
评审们的选择标准, ,更年轻化;第二,在现在中国电影这样的发展环境下,他们会选择更有特色的,不同于既往的创投。所以特意选择一些不一样的项目,我们将力争让它成为浙江创投的特色。
潮新闻:这次浙江创投首次开辟了00后赛道,听说44%的00后创作者的故事主题都是“寻找”。
王红卫:这是他们根据整个投过来的几百个项目去找关键词,呈现出来的一个结果,尤其在00后赛道比较集中。但00后最后进入三十强的数量不多,毕竟年轻。
我觉得很正常,他们这个年龄段,还在寻找自己是谁,自己要怎么做电影,自己去做什么样的题材。这其实构成了一个互文,就是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,或多或少地折射到他们要拍摄的电影和故事中去。我觉得这是 自然而然的呈现。
潮新闻:您对浙江的青年导演,有什么寄语?
王红卫:他们要坚持我刚才说的特色,就是在浙江这么一个国内相对富庶、开放的地域,做出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的电影,和以往的青年导演不同的题材故事类型。在这条路上走,不要被其他杂音影响,坚持自己的方向,我觉得是 的选择。
扶植青年导演的标准,一看项目二看人
让王红卫老师说说他选择青年导演和项目的标准,王老师笑着表示,主要还是凭经验:首先这个项目有没有意思,另外这个人有没有当导演的潜质。而聊到现在年轻电影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?王红卫坦率回答:没钱。
潮新闻:您扶植青年导演,在选择时有没有标准?
王红卫:首先项目得是有意思的项目。其次,人是一个能做导演的人。达成这两方面,可能多少要依靠经验,因为什么样的人能做导演,并不是看几行文字,或者看一个剧本,就能够判断出来的。你可能需要有更直接的、更密切的接触,去观察这个人的更多方面、更 度,包括个性等方方面面的东西,才能明确你的判断。没有什么诀窍,纯粹是靠日积月累,要经历过 多的案例,有成功的有失败的,才能够让自己的判断越来越准确。
潮新闻:您选定他们后,一般从哪几个方面去帮助他们?
王红卫:从开发、筹备到制作的所有方面。
潮新闻:现在国内影展活动很多,对这些青年电影人最大的帮助是什么?
王红卫:让他们被看见,被业内看见,才能找到机会,这就是最大的帮助。
潮新闻:入围各种扶植计划的年轻人,他们自身和项目,这些年来有没有变化?
王红卫:随着代际变化总会有变化。十年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,那个时候差不多是85后、90后开始浮出水面,他们可能和第六代、六代后导演有区别,具有更多向内的自我寻找,更关注一些个人化乃至私人化的题材和故事。
10年之后又有变化。现在因为整个市场环境的改变, 一代出现的导演就是Z时代——95后了。在 的这批导演里面,我们看到他们已经开始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向市场靠拢,更有新意的导演、新意的项目开始浮现出来,和比他们大10岁的哥哥姐姐又会不一样。
潮新闻:很多年轻电影人都有海外留学背景,这对他们创作是不是 有益?
王红卫:这还得看个人,看项目。20年前,一批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导演被寄予厚望。但后来发现一个问题,在海外有时候依靠的是他(她)的团队,而团队不会整个跟着回中国。当他(她)一个人回到中国,拍一个本土电影的时候,海外留学时拍摄的那些 好的短片中的呈现,就不一定能够在中国的长片中兑现。同时他(她)去做一个本土故事的时候,可能也不会那么熟悉。
这些是上一代海归出现的问题,这两年有慢慢向好的趋势。这两年从海外留学回来的电影人中,除了导演之外,学编剧、学摄影、学制片、学声音的也多起来了。国内的电影人,各个岗位的制作水准也在提高,甚至于国外从业者也有很多在中国工作。熟悉电影行业后,你会发现中国优秀影片的摄影中,外国人是很多的,只不过他(她)可能会起一个中文名字,从字幕上根本分辨不出来。这些情况都会有助于海归们组建一个更优秀的、更国际化的团队,去制作一部中国电影或者华语电影。而他们自己也慢慢会意识到回国之后, 步是本土化的过程,在处理一些本土化题材的时候,也会比上一代有进步。
潮新闻:就您观察现在年轻的创作者,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什么?
王红卫:没钱。
未来让更多的作者、更多元的科幻作品被影视化
采访王红卫是在首届中国(象山)北纬30°科幻电影周上,他还身兼中国电影家协会科幻电影工作*员会会长。他参与过《流浪地球》《流浪地球2》《疯狂的外星人》《被光抓走的人》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《从21世纪安全撤离》等影迷耳熟能详的科幻电影。
潮新闻:您觉得首届象山科幻电影周怎么样?
王红卫:这是我们 次让科幻电影周落地象山,同时设计了一个蛮复杂的流程,包括从海选到北京的复选,再到5位导演到象山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剧本、勘景筹备,再在象山完成电影短片的拍摄。我们对总体结果 满意,因为国内有很多训练营,有很多类似的对青年导演的某种极限式的训练,而这次科幻电影创造营应当说是属于时间最有限最短的,不过呈现的结果是,孩子们做出的这五部短片是让人惊艳的。
潮新闻:现在AI科技发展很快,您觉得AI对年轻的创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?
王红卫:年轻创作者对AI的熟悉程度肯定比更年长的,更熟悉,接受更快。我觉得就是一个展望性的、实验性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很具实操性的东西。
这次的5部短片里,不止一部已经开始运用这些AI技术。至于这个技术以后是不是能够进入到长片制作里,要看创作者的意识,同时也要有赖于这一技术的推进。我们这次通过创造营,做了一次真正可见的尝试。
潮新闻:您对科幻影视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?
王红卫: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确实没有那么乐观,但科幻这个类型,很有可能在未来占据更大的市场。因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,科幻电影类型的多元化,科幻电影可能会成为吸引观众走进院线的一个重要类型。
除了刘慈欣作品,未来我们会想办法让更多作者、更多元的作品能够被影视化,这个工作已经经在进行,2025年会逐步看到一些成果。科工*会也好,科幻界的电影人也好,也会尽量地去拓宽这个领域。其实中国的科幻文学很多样,优秀的作品也有很多,只不过是科幻文学界和科幻影视界的对接和沟通一直有所欠缺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