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巷人家》入股不亏,正午阳光拍年代剧是有两把刷子的
据《马卡报》的消息,弗里克和德科都赞成引进新门将顶替重伤的特尔施特根。报道称,特尔施特根在对阵比利亚雷亚尔的比赛中遭受重伤,可能会导致他赛季报销。这种情况迫使巴萨体育部门采取措施,以尽量减少球队受到的影响。
“正午出品,必属精品”这句话,在近几年不少口碑两极分化的正午剧影响下已经成了过去式,但若将这句话限定在“年代题材”,仍旧适用。
从曾经的《父母爱情》到聚集时代变迁的《大江大河》,再到脱贫题材《山海情》等等,在年代剧方面,正午保持了多年如一日的精品“王炸”水准。
如今由闫妮、蒋欣、李光洁、郭晓东等人主演的《小巷人家》,仍旧延续了这份精品口碑,它把上世纪70年代的家庭邻里、小巷生活拍得太动人了。
年代剧的基底是烟火,有真实烟火气,才有打动观众的人情味,在这方面,正午阳光是老手,《小巷人家》对上世纪70年代职工家庭的刻画很接地气。
上世纪70年代,其实并不是当下很多年轻观众经历的时代,更多是我们父母辈及爷奶辈的生活,但你会发现不同的时代,有些烟火味,却是一样的。
那时候父母辈的交往,大家各有各的小心思,却朴实真诚。
棉纺厂职工黄玲(闫妮饰)与丈夫庄超英(郭晓东饰)刚刚从大家庭搬到新分的职工房,她的邻居,是工厂出了名的“刺头”宋莹。
黄玲对宋莹的初印象与其他人一样,见到“刺头”恨不得绕着道走,宋莹却对有两个孩子且丈夫是教师的邻居黄玲期待值很高。
一“冷”一热俩邻居,要怎么磨合? 是有诚意就可。
众不不喜宋莹的“泼辣”,却不知道和这样的宋莹当邻居,其实正中了“软柿子”黄玲的心,性格温和经常隐忍的她,太需要一个强势的邻居维护地盘。
当发现对方身上有一点“有利于自己家”的可取之处时,那些缺点就不算什么了。
宋莹希望孩子能拥有靠谱的玩伴与教师邻居的熏陶,黄玲希望宋莹夫妻帮自己家出头,两对中年夫妻都还着努力为自己小家谋点小便宜的生活智慧。
但有所图可以,却不能只有有所图。
互利是人与人结缘的基石,而能够结下永恒情谊的,却永远都是真诚。这份真诚,不需要彼此掏心窝诉苦,也不需要多么煽情。
只需要宋莹夫妻攒下糖果让孩子带给邻居家,以贴补邻居一家对自己孩子的帮助,只需要黄玲心疼宋莹儿子裤子破洞,热心帮他把衣服缝补好。
两边的母亲相处有个小细节。
那时候每家每户的食票都有定量,大家条件都很紧巴,宋莹儿子每次去黄玲家玩都会自带饭,而宋莹每次带黄玲女儿去少年宫,黄玲都会提前预备好女儿的粮票。
两家人各有小心机,却从来没想过占对方的小便宜,那种小事情上面可能有想法不同,大方向却永远为对方着想的情感,纯粹又温馨。
老一辈邻里之间各怀心机却努力互帮互助的真诚,是属于他们那一代独有的“烟火气”,而小朋友的世界,无论70年代还是当下,都带着天真快乐。
小孩子的友谊来得很快,一起读个故事,一起上公共厕所,一起在街头巷尾玩耍,大家就是一辈子的好玩伴,三个小家伙相互依偎的场景,特别暖心。
而小孩子友谊的小船,有时候也说翻就翻,可能一句话,一个动作,就是:“我不跟你玩了”,等情绪缓过来,失去小伙伴的世界,天就塌了。
宋莹儿子林栋哲和小伙伴吵架后在公厕里边拉边哭的镜头,相信笑翻了很多人,他身上有我们童年的痕迹,如今再看,小时候觉得天大的事其实很逗趣。
成年人翻了的友谊小船,大部分都会直接沉漠在大海,而小朋友翻了的小船,却可以因为一个等待,一句“你来了”瞬间回正,再牵手,亦是一辈子的好朋友。
能够打动人心的烟火味,不仅有服化道布置出来的真实烟火,还有那些让观众能够瞬间共情的情感、氛围,以及能量,是属于时代的生命力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家庭风格,与生活难题。在属于《小巷人家》的那个年代,他们共同面临的难题,是紧缺与逼仄。
生活上,缺物质,家庭中,缺空间。
怎么办?
没有空间,就创造空间,没有物质,就努力挤出物质。
黄玲带回了蛇瓜种子,让院子里支起了小菜园,产量惊人的蛇瓜不仅让两家人吃腻,还惠及了整条巷子,这一段心酸又搞笑。
生活只给了人们小小的空间,人们却能从中开拓出无限空间,属于那个年代的逼仄是暗色调的,但人们从中点亮的煤油灯,却永远带着星星之光。
老一辈们的生命力,无论哪个年代,似乎都那么有感染力。这份从不同年代角色身上散发出的韧劲,总能通过影视作品,撩动年轻人的心弦。
而不同环境下的小家庭,也有着不同的家庭味。
分到职工房之前,黄玲夫妻与公婆、小叔子一家挤的老房里,一家子吃饭时,客厅小到容不下所有人,不受重视的黄玲与女儿,经常被安排在厨房吃饭。
而宋莹夫妻,因为房子没办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,每次丈夫出差,小男孩就要挤到母亲的宿舍住,宋莹尴尬,她的舍友也尴尬。
为了给孩子创造合适的生活空间,两家人一个选择等,一个选择闹。
宋莹化身“刺头”大闹科长家,如果不给分房,便将孩子扔给科长,这件事让她受到整个厂的议论,但面对众人指责,她始终坚持硬刚。
是她不在乎舆论吗?不是的。
离开人群的难堪与落寞只有宋莹知道,但若没有这份豁出去的“刺头”之争,她的孩子永远没办法跟父母一起生活,永远要被锁在家自己玩耍。
幸运的是宋莹拥有与自己一条心使劲的丈夫和孩子,在捍卫家庭权益这方面,他们相互打配合,绝对不妥协,一家子“刺头”,相当默契。
另一边的黄玲,是老一辈典型的勤奋吃苦贤妻良母,大事上基本听从“一家之主”的拍板,她也渴望早点分房,文人出身的丈夫却不懈用市井手法争取。
最终只能通过等待名额,类似的隐忍还有很多,比如黄玲丈夫不顾妻儿休息让高中生来自己家补课,比如他对大家庭的一味补贴。
隐忍,让他们保留住了“体面”。
但身上局外的观众,一看便知道看起来暂时似乎很平静黄玲一家,其实远远没有宋莹一家稳固,他们是平静中藏着雷,宋莹着是吵闹着带着爱。
从两个家庭中,观众能看到很多小家庭的缩影,也能看到很多直到当下不少人也在面对的问题,家长里短,最见人心多样,也 生活温度。
在保持时代主基调感染力的同时去呈现家庭邻里、烟火人生的不同味道,是属于《小巷人家》的魅力,也是属于年代剧的魅力。
希望接下来的剧情,黄玲、宋莹两家的故事,时代变迁下的小人物缩影,两代人的生活与成长,能够感染更多观众,温暖这个冬天。